
随着三孩政策推进与家庭托育需求激增,“入托难”“选托愁” 成为不少家庭的烦心事 —— 有的小区找不到近便托育点,有的家长担心托育机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企业员工因 “带娃难” 影响工作效率。面对这些痛点,国家卫健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托育机构、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为网络的“1+N”托育服务体系,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务。
以 “核心引领 + 多元补充” 构建托育服务生态。“1+N” 托育模式的核心逻辑,是通过 “1 个枢纽” 带动 “N 类供给”,形成 “既有标准引领,又有灵活覆盖” 的服务网络,彻底改变过去托育机构 “散、乱、小” 的局面。

“1”: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撑起行业 “主心骨”
作为体系的核心枢纽,“1”—— 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是兼具 “示范、培训、指导、监管” 等功能的行业标杆。其定位清晰。
示范性托位:设置符合最高标准的托位,从环境安全、照护流程到课程设计,为区域内托育机构提供可复制的 “样板”;
行业培训赋能:承接当地托育师培训、管理者研修,解决行业 “人才缺、专业弱” 的痛点;
家庭育儿指导:面向社区家长开放亲子活动、育儿讲座,把科学育儿知识从机构延伸到家庭;
监管协同助力:协助地方卫健部门搭建区域托育监管平台,提供数据支持与质量评估服务,让监管更精准、高效。

“N”:多元化托育供给,织密 “家门口” 服务网
如果说 “1” 是 “主干”,那么 “N” 就是延伸到家庭身边的 “枝叶”—— 通过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办托、用人单位办托等多场景布局,解决 “托育离得远、选得少” 的问题。
社区嵌入式托育:在婴幼儿集中的社区设 “小而精” 的托育点,面积不用大,但功能齐全(如乳儿室、活动区),家长步行 15 分钟内就能接送,完美适配 “就近入托” 需求;
幼儿园托班:推动 “托幼一体化”,利用幼儿园现有场地、师资资源开设 2-3 岁托班,既能降低运营成本,又能让宝宝提前适应集体环境,为入园衔接打基础;
用人单位办托:鼓励企业在园区内或周边设立托育点,解决员工 “带娃上班” 的难题。
这三类 “N” 形态各有侧重,覆盖了 “社区就近、园所衔接、职场便利” 三大核心场景,让不同需求的家庭都能找到合适的托育选择。

不止 “解决需求”,更能 “长期发展”。 “1+N” 模式跳出了 “单一供给” 的局限,兼具 “系统性” 与 “可持续性”。
标准统一,避免乱象:有了 “1”(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定标准,“N”(各类托育点)就有了明确的运营规范 —— 从照护流程到安全防护,都能参照 “示范样板” 执行,家长不用再担心 “这家好、那家差”;同时,“1” 还能统筹区域资源,比如组织区域内的托育从业人员培训,提升 “N” 的服务质量。
政策 + 市场双驱动:坚持公益性+市场性相结合,通过公建公营、公建民营等方式,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既能避免纯公益模式的资金压力,又能防止纯市场模式的 “价格虚高”,让托育服务能长期健康发展。
“1+N” 模式的核心,是让托育服务从 “零散供给” 变成 “生态化服务”—— 既要有 “1” 的专业引领,也要有 “N” 的贴近需求。京学集团深耕托育领域,从标准输出到场景落地,从技术赋能到人才培养,助力地方织密 “优质、便利、可持续” 的托育网。未来,随着 “1+N” 模式在更多地区落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家庭不用再为 “入托难” 发愁,让宝宝在 “家门口” 就能享受到科学、温暖的托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