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预约演示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跟您沟通

智慧托育

托育装备

托育人才

提交预约
更多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人员电话或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400-609-2598 电话服务时间: 工作日 9:00-18:00

微信咨询
扫码添加客服老师
校院协同育英才 医教融合促普惠
2025-09-10 17:36:51

“‘保教+医养’的复合能力,是我们在课堂和医院实训中共同练就的。”近日,连云港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江姝贝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参与实训后,对托幼一体化人才的职业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正是连师院与市妇幼保健院深化“校院协同”,共育托幼一体化人才的生动缩影。


基于国家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两单位以“医教融合、资源共享、协同育人”为核心,构建起覆盖人才培养、实践研究、社会服务的全链条合作模式,为区域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1

共建“一贯双融”育人共同体

模式引领下的协同探索


连师院校长姚荣斌指出,“0至6岁婴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决定了托育与幼教不能割裂;而‘保教’与‘医养’的深度融合,是破解当前托幼一体化人才短缺瓶颈的关键。”自2018年起,连师院与市妇幼保健院基于“一贯双融”育人模式,强调0至6岁婴幼儿教育全程贯通及“保教+医养”的融合,正式构建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共同体。


双方共同梳理0至6岁婴幼儿服务岗位能力需求,确立“尊儿童精保教通医养”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共建平台夯实基础,双方共建国家级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国家级医育结合托育实践基地,为深度融合提供国家级平台支撑,并在婴幼儿健康照护、医育融合实践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02

打造学训研一体化平台

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在实训互通方面,连师院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10000余平方米儿童教育与发展综合实训中心,与市妇幼保健院的临床实训基地实现“双向开放”。学校的康复护理、儿科护理实训室引入医院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医院则开辟“婴幼儿照护实训区”,年均接纳学生顶岗实习300余人次,让学生在真实医疗场景中掌握健康评估、疾病预防与处理等核心技能。


在课程共建方面,依托双方专家团队,联合开发《0-6岁婴幼儿发展连续性评估》《婴幼儿健康照护》等特色课程,将医院的临床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合作参与编写包括国家卫健委《婴幼儿生活照料》、江苏省卫健委《婴幼儿照护教程》在内的11本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其中,《0-6岁托幼一体化成长课程》已成为基层托幼机构的重要指导用书。


在师资互聘方面,建立“双导师”制度,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儿童保健师定期入校讲授婴幼儿急救、营养配餐等医学知识;连师院的幼教专家则走进医院,参与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培训。双方累计互派师资60余人次,成功打造了一支“教育专家懂医养、医疗专家通保教”的跨界教学团队。


03

拓展全链条赋能服务

从人才培养到社会反哺


校院双方将合作从人才培养延伸至实践研究与社会服务,形成“培养—实践—反哺”的良性循环。


在实践研究领域,校院联合组建“托幼一体化医育融合研究中心”,聚焦婴幼儿发展评估、普惠托育模式等课题攻关。合作成果先后获省人口学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全国妇幼健康优秀论文、第四届长三角卫生健康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卓越案例奖等,为区域托育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社会服务层面,双方携手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爱心护幼”“社区托育帮扶”等公益活动,组建30余支师生服务队,提供婴幼儿健康筛查100余次、公益性托育咨询及亲子活动指导200余次。联合承办“江苏省学前教育研讨会”“托育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园长100余人次、骨干教师300余人次,惠及幼儿园教师、保育师等1000余人次。


近5年来,连师院培养的1000余名托幼一体化人才中,超80%在苏北地区托育机构、幼儿园就业,成为跨学科、强技能、高素质的托幼一体化人才。

来源:《连云港日报》


往期推荐

1. 哈尔滨“医育结合”锻造托育人才“硬核力量”

2.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大学要培养“带娃专家”了

图片

中国托育服务是中国人口学会托育服务领域的官方平台。聚焦四大核心职能:宣传中央关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方针,贯彻国家卫健委相关部署要求,推广各地托育创新实践成果;协同推进国家卫健委托育服务标准化委员会工作,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加大托育人才培养力度,构建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界、业界与家庭间的沟通与协作。中国托育服务凝心聚力,推动行业标准落地实施,助力托育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校院协同育英才 医教融合促普惠
2025-09-10 17:36:51

“‘保教+医养’的复合能力,是我们在课堂和医院实训中共同练就的。”近日,连云港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江姝贝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参与实训后,对托幼一体化人才的职业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正是连师院与市妇幼保健院深化“校院协同”,共育托幼一体化人才的生动缩影。


基于国家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两单位以“医教融合、资源共享、协同育人”为核心,构建起覆盖人才培养、实践研究、社会服务的全链条合作模式,为区域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1

共建“一贯双融”育人共同体

模式引领下的协同探索


连师院校长姚荣斌指出,“0至6岁婴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决定了托育与幼教不能割裂;而‘保教’与‘医养’的深度融合,是破解当前托幼一体化人才短缺瓶颈的关键。”自2018年起,连师院与市妇幼保健院基于“一贯双融”育人模式,强调0至6岁婴幼儿教育全程贯通及“保教+医养”的融合,正式构建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共同体。


双方共同梳理0至6岁婴幼儿服务岗位能力需求,确立“尊儿童精保教通医养”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共建平台夯实基础,双方共建国家级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国家级医育结合托育实践基地,为深度融合提供国家级平台支撑,并在婴幼儿健康照护、医育融合实践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02

打造学训研一体化平台

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在实训互通方面,连师院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10000余平方米儿童教育与发展综合实训中心,与市妇幼保健院的临床实训基地实现“双向开放”。学校的康复护理、儿科护理实训室引入医院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医院则开辟“婴幼儿照护实训区”,年均接纳学生顶岗实习300余人次,让学生在真实医疗场景中掌握健康评估、疾病预防与处理等核心技能。


在课程共建方面,依托双方专家团队,联合开发《0-6岁婴幼儿发展连续性评估》《婴幼儿健康照护》等特色课程,将医院的临床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合作参与编写包括国家卫健委《婴幼儿生活照料》、江苏省卫健委《婴幼儿照护教程》在内的11本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其中,《0-6岁托幼一体化成长课程》已成为基层托幼机构的重要指导用书。


在师资互聘方面,建立“双导师”制度,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儿童保健师定期入校讲授婴幼儿急救、营养配餐等医学知识;连师院的幼教专家则走进医院,参与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培训。双方累计互派师资60余人次,成功打造了一支“教育专家懂医养、医疗专家通保教”的跨界教学团队。


03

拓展全链条赋能服务

从人才培养到社会反哺


校院双方将合作从人才培养延伸至实践研究与社会服务,形成“培养—实践—反哺”的良性循环。


在实践研究领域,校院联合组建“托幼一体化医育融合研究中心”,聚焦婴幼儿发展评估、普惠托育模式等课题攻关。合作成果先后获省人口学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全国妇幼健康优秀论文、第四届长三角卫生健康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卓越案例奖等,为区域托育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社会服务层面,双方携手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爱心护幼”“社区托育帮扶”等公益活动,组建30余支师生服务队,提供婴幼儿健康筛查100余次、公益性托育咨询及亲子活动指导200余次。联合承办“江苏省学前教育研讨会”“托育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园长100余人次、骨干教师300余人次,惠及幼儿园教师、保育师等1000余人次。


近5年来,连师院培养的1000余名托幼一体化人才中,超80%在苏北地区托育机构、幼儿园就业,成为跨学科、强技能、高素质的托幼一体化人才。

来源:《连云港日报》


往期推荐

1. 哈尔滨“医育结合”锻造托育人才“硬核力量”

2.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大学要培养“带娃专家”了

图片

中国托育服务是中国人口学会托育服务领域的官方平台。聚焦四大核心职能:宣传中央关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方针,贯彻国家卫健委相关部署要求,推广各地托育创新实践成果;协同推进国家卫健委托育服务标准化委员会工作,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加大托育人才培养力度,构建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界、业界与家庭间的沟通与协作。中国托育服务凝心聚力,推动行业标准落地实施,助力托育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让我们开始吧

全景智慧托育,全套托育装备,全程人才培养

预约体验

尚自然 展个性 开心智

我们的价值观

诚信·乐观·创新·成功

©Copyright 北京京学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2022030170号-2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让我们开始吧

全景智慧托育,全套托育装备,全程人才培养

预约体验

尚自然 展个性 开心智

我们的价值观

诚信·乐观·创新·成功

©Copyright 北京京学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2022030170号-2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